水荒,心也慌 乾旱時期的飲水問題|安麗益之源淨水器
安麗益之源淨水器 > 新聞中心 > 淨水新知 > 水源污染

水荒,心也慌 乾旱時期的飲水問題

近年台灣的天氣變化頗大,2001年9月中旬,納利颱風挾帶著百年罕見的豪雨席捲全台,各處都變成水鄉澤國。2002年台灣卻又面對數十年來的大旱,各處河川呈現乾涸現象,水庫水位告急,以至中央政府成立抗旱小組應變。澇災與旱災交替,民眾生活困難不言而喻,而從水資源的管理來看,大澇大旱對水資源管理構成不少困難;另從水質的角度看,也會對水質造成許多負面影響。
 
台灣的主要水源是來自於河川的地面水,其水質取決於河川、溪流與各環境因素的互動,如泥土土質、土壤上的沈積物、水文、土壤上的植物、河川四週的農業、工業、民居等等。雨水落在土地上,被泥土和植物所吸收再釋放,一般正常的雨量不會對已穩定的河川水質產生特別的變化,因為水的流向已定,水中的溶解物只在一定範圍中變化。但澇災時,原本遠離河川的污水往往因洪水豪雨而氾濫流進河川;被工業與農業所污染的泥土,也由豪雨所引發的水流沖刷入河。大量的污染物被排入河川,水質當然受影響。
 
乾旱對河川的水質也有負面的影響。長期的高溫、缺乏雨水,溪流乾旱,不單缺少水分排到河川,連在土地上僅有的水分也被蒸發,因而只有少量由土地所積累的水進入河川。河川水中的污染物和溶解物沒有足夠的水量稀釋,濃度會昇高,其中比較敏感的是重金屬和有機物的含量。若在水處理時沒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,水質便會因而惡化。
 
在缺水時期,許多人會考慮購買瓶裝水,目前大部分的瓶裝水是以自來水以外的水源為原料,因此在乾旱時期水源水質的變化是不可以忽略的。根據現時政府對產品的分類管理原則,瓶裝水被列作食品,必須符合衛生署所頒佈的「包裝飲用水及盛裝用水衛生標準」,但該水質標準只列出六項無機物的容許值和三項的生物限量,對有機物並無管制,相比之下,自來水的水質標準所控制的污染物遠遠超出這個範圍。除非重金屬、有機污染物和細菌同時在控制的指標中,水的質量不會得到保證。
 
在限制供水的日子,為達節水的目的,自來水的水壓調低、分區分時的間歇供水,都會對供水管道的衛生造成負面影響。水中的沈澱物會因為水的流速降低而增加沈澱時間,積聚量因而升高,在再一次供水起動時,消費者會發現水質比較混濁。
 
較低的水流速和間歇停水,會使水塔更容易孳生細菌。在停水期,水管可發能會被排空,潮濕而又暴露於空氣的水管內壁最容易銹蝕,會釋放比平日更多的污染物和鐵銹。而直接依賴水壓工作的逆滲透凈水器,由於水壓降低會使原本僅有30%左右的淨水回收率,降得更加不合乎節水原則。
 
面對乾旱缺水時期,我們必須清楚了解因缺水而帶來的水質影響。在這個時期,台灣唯一全機同時榮獲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 NSF-42、NSF-53和NSF-55三項標準的認証的安麗益之源淨水器是提供消費者最佳水質的保障。它控制和排除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屬、各種有機、無機污染物,共超過140項,加上紫外線殺菌,覆蓋面遠比瓶裝水來得廣,更可以應付在缺水期可能增加的各種污染物,是消費者理想的抗旱伴侶。